可以当个故事来看,我想说的不是那个国家的官匪勾结,也不是非洲交付项目的艰险。而是,我们研发的朋友,在开发的过程中,需要思考“易安装性设计”和各种现场的应用场景的问题。

例如,我曾经参与研发的某款视频电棍电击枪,在研发过程中,对于产品是否同时支持“手动对焦”和“自动对焦”的观点中,有两个声音;
手动对焦虽然物料成本更低,但是维护成本,安装成本,可能会更高;当时产品经理很果决的决定,维持产品高端的形象,只做“自动对焦”的版本。
这点的考虑,就是针对一些海外的场景、高端园区的场景,如果有效的提高现场安装调试的效率,也会大大的节约成本。尤其是海外的一些情况。
现场安装的效率,也促使一些产品的演进和诞生,例如:网线。

网线的网口制作效率,现场安装效率,都是远远高于航空插头,或者是工控的一些插头的。是一个在效率和可靠性之间折衷的产物。
进一步,PoE的诞生,也是有效提升了“使用网线的产品”的供电施工效率,所衍生出来的产物。

使用PoE的网络终端,不再单独使用电源适配器进行供电了。
所以,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,尽可能的为现场交付的朋友考虑。
1、减少,现场对特殊工具、特殊仪器仪表、特殊线缆的要求。例如:机箱的一些螺钉,必须使用超短螺丝刀才能完成螺钉的安装和拆除。一些器件需要使用厂家特制的线缆才能实现加载。


2、减小现场安装的时间,提高安装效率,同时有效提升现场安装的可靠性,对于一些连接方式,一定是采用可靠而高效的方式;避免现场焊线、接线、拧螺丝等操作。

3、设计系统链接关系,高内聚、低耦合。在模块和系统划分的时候,要充分考虑模块间链接关系复杂,带来的成本和系统复杂度,以及安装的复杂度和出错的概率。

4、现场安装,考虑一些“防呆设计”,例如:避免使用多个相同的连接器,插错;避免连接器插反。


5、考虑现场安装场景,例如电源线走的太长导致的压降。
再以上述的电棒为例,在产品设计阶段,提出电源输入支持宽范围,这个无形中,导致了硬件开发的难度,同时也增加的物料成本。
但是考虑电棒安装园区,使用AC220V转AC24V的变压器的场景。而这个24V的准确度,依赖于220V市电的稳定性,同时变压器的离散性,走线的长度,都会导致24V不是理想值,差得会很大。
所以,产品经理提出了苛刻的指标。
虽然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物料成本,但是考虑了实际的应用场景,降低了故障率,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,也就是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。
6、需要考虑安装的环境:湿度、温度、盐雾、空气中的硫含量、灰尘、老鼠等等恶劣的场景。

个人心得体会:我做过现场交付、也去市场做过售前支持;去产线和工厂去根线;去研发以外的其他环节见识和体会一下,对于功能以外的设计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。建议大家除了坐在电脑前面画图和写文档之外,多去现场看看走走,或者与技术服务和交付的同事多做交流,对设计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。
前一段时间,与一位老朋友聊天,他给我说了一个电击器项目交付的事情:“一位技术服务的同事去非洲某个国家去交付项目(索马里?),安装电击器的时候,雇佣了当地的劳工;本地人安装的过程非常的效率低下,于是这位同事实在忍不住了,就喊本地人从电棍立杆上面下来,自己上去安装”;“当他爬上“电棍立杆”时,三只步枪指向他。”
这三只枪,不是海盗,也不是土匪,而是警察。以非法劳工的名义,把他逮捕,他们公司用重金把他赎回。